中國數學會是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,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。中國數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數學工作者,為促進數學的發展,繁榮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,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與提高...
百舸爭流,敢為人先 | 田剛院士在北京大學數學學科創建110周年典禮上的講話
發布時間:2023-11-13
今天,我們相聚在北京大學智華樓,隆重慶祝北京大學數學學科創建110周年。首先,我謹代表中國數學會向本次活動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!向與會的嘉賓和全體師生致以誠摯的問候!同時,我作為北京大學數學學科的一員,此時此刻我深感自豪,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北京大學數學學科的關心、幫助和支持!
「 肩鴻任矩 功不唐捐 」
陳省身先生寄語北大數學
中國數學會作為我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,一直關注和支持各地數學院所的發展,凝聚來自全國和海外的力量共同推動中國數學事業不斷前進。我們欣喜地看到自從北大數學學科創建以來,北大數學全體師生不畏艱難,銳意進取,持續在隊伍建設、學術研究、人才培養、對外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績,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。記得20年前,也就是2003年8月,陳省身先生曾經為北京大學數學學科90周年題字,他題字的內容是“領導中國的數學”,陳先生的題字對于北大來說是一種激勵,他希望北大數學成為中國數學的先鋒,在推動國家發展、科技進步的偉大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。可以說,北大數學人一直牢記肩上的使命和責任,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為國家、為數學事業的發展書寫了精彩篇章。
「 雛鳳清聲 青藍相繼 」
田剛院士與青年學者暢談學術
我們數學學科有個特點,數學是一個極其重視“人”的學科,這些年北大數學一直把“人”的作用放在首位,在全球范圍內吸引、匯聚一流數學家前來工作,為優秀人才提供 “不打擾”的優良工作環境。近年來,除了吸引多位領軍數學家加盟,還有包括“北大數學黃金一代”成員在內的一大批優秀青年數學家也陸續前來工作。已有的在校教師與新入職的教師形成合力,加上體制機制的優化和創新,產生了突出的人才效應,推動北大數學不斷前進,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績。以國際數學家大會為例,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報告,代表著國際數學界對數學家研究成果的高度認可。去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,我們北大數學學科有6位教授受邀作大會報告。據不完全統計,這與普林斯頓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、伯克利等世界頂尖數學院系受邀做報告的人數相當。像這樣有這么多個特邀報告的,在我國數學發展歷上是史無前例的。
黃金一代齊聚懷新園
當然,北大數學作為中國數學的先鋒,不僅在于能夠吸引、凝聚一流的人才,還在于能夠培養出一流的人才。國際頂尖的數學院所,比如普林斯頓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、伯克利等,他們所培養的人才遍布全球各大高校,這與這些院系機構自身的實力密不可分。我們北大數學學科所培養的人才也已經呈現這樣的態勢,北大數學校友遍布世界著名院校,從這里走出去的校友在各行各業擔當重任,一大批校友活躍在數學前沿領域,在國際數學舞臺上大放光彩。今年夏天,我們舉辦了北大數學校友論壇,超過50名杰出青年校友回校訪問,許晨陽、張偉、朱歆文、姚珧、王虹、魯劍鋒、馬宗明、林霖等32位校友做學術報告,獲得廣泛贊譽,展現了北大數學的人才培養水平和學術影響力。北大數學培養的青年人才中,不僅有大家熟知的“北大數學黃金一代”,我們還有一屆又一屆的年輕人脫穎而出,成為國際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。就在上個星期,2008級校友張瑞祥榮獲2023年度SASTRA拉馬努金獎,可以說是青年校友為北大數學110周年送上的又一份特別的禮物。我曾經教過張瑞祥,當年他在我的課上很活躍,思維敏捷,愛好也廣泛,我相信北大數學還將出現更多優秀的學生,在探索數學的道路上做出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,為人類的文明和智慧的發展做出貢獻。
田剛院士與學生進行常規研討
我也曾經提到過,很多人問我北大數學為什么能培養出這么多的拔尖人才,我的答案始終是我們老師,無論是院士、資深學者,還是年輕老師,都積極投入教學和學生培養。前幾天,咱們數學學院貼出一篇姜伯駒先生的采訪文章,姜先生說“育人是我們的第一使命”,確實如此,我們所有的北大數學人都將會一如既往地認真地上好每節課,用心地對待每位學生,幫助學生更好地成才。
「 攜手展望 共赴新程 」
毋庸置疑,經過一代又一代數學人的艱苦奮斗,北大數學學科已經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:越來越多的北大數學人在國際學術界脫穎而出,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領軍人物。越來越多來自北大數學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數學界的高度肯定。未來,北大數學要向更加卓越邁進,我認為核心關鍵還在于發揮“人”的力量。雖然當前我們已經引進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,取得了很多成績,但是與世界頂尖數學院所相比,我們頂尖人才的密度還不夠,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在全球范圍內廣納優秀人才。此外,我們要更有自信,敢為人先,敢于挑戰大問題,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氣度和格局。我們有很多數學天賦高、功底很好的青年人,要鼓勵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挑戰重大問題。不敢挑戰大問題,抱著“不敢失敗”的心理包袱,就不可能做出有深度、有開創性的一流工作成果。對于年輕人在挑戰重大問題出現不順時,要給予寬容和包容,給予必要的支持,繼續營造寬松的、有利于創新的學術環境。
記得北大數學學科成立100周年時,我是北大數學學院的院長也是北大數學中心的主任,在當時的慶祝典禮上,我在結尾時引用了李白的詩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?!?,鼓勵全體北大數學人向著建設世界一流數學學科的目標勇敢邁進。10年后的今天,我們一起慶祝北大數學學科成立110周年,我以“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”作為寄語,希望大家更加堅定信念,大膽探索創新,為國家社會的發展、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!
祝愿北大數學的明天更加美好!
來源: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BICMR公眾號
數學會獎項
鐘家慶獎
鐘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
鐘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注,并為之拚搏一生。為了紀念并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的遺愿,數學界有關人士于1987年共同籌辦了鐘家慶基金,并設立了鐘家慶數學獎,委托中國數學會承辦。
關注微信
掃描二維碼關注